当前位置: 77779193永利官网 党建工作 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 正文

《百问》连载 (40)| 如何理解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?

作者:时间:2023-08-27点击数: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“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”。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是国家发展目标、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在空间上的体现,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本载体。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是否合理,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,能否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,实现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关系上的协调。

我国幅员辽阔、人口众多,各地区自然禀赋差别极大。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差异,并不是所有的国土空间都适宜搞城市建设、发展现代工商业,必须在推动城镇化、工业化的同时,保有足够的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,这样才能保护生态环境、确保粮食安全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我国适宜人类发展的区域相对有限,且分布很不均衡,主要集中于“胡焕庸线”东南侧,适宜工业化、城镇化的区域同适宜发展农业生产、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区域高度重叠,易产生功能冲突。近年来在经济规律作用下,人口和产业加速向适宜发展地区聚集,空间矛盾进一步凸显。在这种形势下,必须根据我国特定的地理空间条件,遵循自然规律、经济社会规律,更加注重统筹经济需要、生活需要、生态需要、安全需要,有效发挥政府规制和调节作用,处理好经济发展、人民生活、生态环境、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,以相对有限的国土空间资源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。

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,需要充分考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、经济发展阶段及特点、生态环境条件约束、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格局等因素。从人口角度看,我国人口增长已经显著放缓,预计很快达峰,但老龄化和城镇化会进一步发展,人口分布在空间上向城市化区域集中是大趋势,对居住空间质量的要求会不断提升。从经济角度看,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,经济结构逐步向高端化转型,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,产业空间需求增长放缓,集约高效是大势所趋。从生态角度看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,总体态势趋好,但仍面临人口、经济增长压力和气候变化等风险。从安全角度看,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空前上升,资源对外依存度偏高,人口、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与维护国家安全的矛盾较为突出。

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,基本途径是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,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,发挥各地比较优势,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、农产品主产区、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,在此基础上优化重大基础设施、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,实现不同功能空间的优势互补、高质量发展。要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、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,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,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、提供生态产品上,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。通过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合理分工和空间集约使用,使城市化地区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产出,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发展,支持边疆地区人口和经济稳定,达到整体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均衡和最优化。

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,必须合理确定不同空间的优先序。根据我国国情,应把保护农业生产空间放在首要位置,其次是生态保护空间,最后是城市开发空间。应按照这一优先序划定“三区三线”。在此基础上,科学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,根据自然、人文地理条件及发展需要,合理划定承担不同功能的国土空间和边界线,形成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底图,构成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。同时,要大力提高空间利用效率,创新空间运用方式,开拓新型空间资源,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,使经济和人口在适宜发展地区合理集聚和匹配,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、开发有序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。

注:转自学习强国

常用链接

版权所有 :77779193永利(中国)集团官方网站